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我们在现场】黄冈日报记者直击防汛救灾一线

2016-07-03 黄冈日报
编者按

雨情就是警报,汛情就是命令。6月30日以来,我市遭遇新一轮强降雨袭击,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,全力以赴,奋起抢险救灾。7月2日清晨,黄冈日报社派出16名记者,兵分6路,赶赴红安、麻城、罗田、英山、龙感湖、黄州等灾情险情较重的地区,深入一线,深入基层,深入群众,亲历我市干部群众力战洪魔的动人场景,从现场发回广大干部群众防汛救灾的报道。



响鼓墩水库保卫战


天阴沉,风呼啸,电雷鸣,雨滂沱……

位于麻城市中馆驿镇的响鼓墩水库,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,设计库容400万方。由于持续暴雨,至7月1日,水位超过库容,险象环生。

雨情就是警报! 灾情就是命令!

一场各方动员、军警民协力抗洪抢险战役迅疾拉开。

惊!响鼓墩的不眠之夜

风声雨声,声声叩打着麻城市、镇、村干部的心弦。

7月1日19时许,麻城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冯向、麻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泽良,闻讯火速赶来,忙问:“周围群众都安全转移了吗?”

“正在陆续转移。”中馆驿镇镇委书记周炜和10余名村镇干部打着手电筒,拿着铁锹,穿着雨靴,在水库大坝周围巡查,观水位、查险情、探渗漏。

20:30左右,中馆驿镇陈大村、陈寨村的江海、明如意等10多位村名闻汛陆续赶来,投入到抗灾救灾中。

22时许,响鼓墩水库附近3个村600多名群众,全部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。

23:30,武警黄冈市支队教导员周学林带着20余名武警官兵紧急驰援,赶到现场进行抢险。装砂石,抗沙包,填渗漏,直到7月2日凌晨1:30左右,头天晚上为赶路还没吃晚饭的武警官兵们,吃了点面条后继续抢险。

7月2日凌晨2时许,武警水电第七支队的200名官兵携46套装备,从红安转战至响鼓墩水库。到达现场后,参谋长罗俊同技术专家迅速研究抢险方案,指挥部队行动。

麻城各级干部,各路武警官兵,各就各位、各司其职,同心协力织成一道组织严密、紧张有序、密而不漏的防汛大网。

这支抢险大军中,80%是党员,在党95岁生日的夜晚,无人入眠。


险!水库大坝多处散浸

雨幕中,天已经亮了。

一夜连续奋战,各方合力处理了2处漏洞、14处散浸。但水库大坝仍发现多处散浸,同时泄洪速度缓慢。

一旦溃口,直接威胁到水库周围沪汉蓉高铁、京九铁路等几个交通大动脉的安危;直接威胁到中馆驿镇7万多人生命财产安全。

7月2日上午11时多,省水利厅质量监督中心主任胡学家等赶到现场勘察后,与当地各级领导及两支武警部队领导紧急会商。武警水电第七支队副支队长李贵平提出,实行“裸爆扩槽、加大排水、减少库容、减轻水压”的方案,务求水库安全,得到了一致认同。

此时面临的难题是,外界通往水库的唯一公路,有40多米长被泄洪水冲断,水深1米多。炸药、砂石子等物资无法运进来。

12时多,在等待物资的间隙,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干群官兵抓紧时间休息:

江海等村民站在大坝旁,一手拿着馒头吃,一手拿着瓶矿泉水,全身湿透,眼睛充满血丝,神态略显疲倦。

武警官兵们有的就地躺下而睡,或任由雨水洗刷;或用编织袋当雨伞盖在身上,有的坐地而憩。

“他们实在太累了 ,为填压5个散浸处,每个人抱着60多斤的沙袋,500多米路程中往返30多次。” 周学林心疼地说。

快!泄水槽顺利爆破

7月2日下午,雨一直在下,响鼓墩水库到处是紧张而忙碌的身影,抢险救灾工作紧张有序推进:

清草除障碍,处理漏洞、散浸,阻止管涌;

一个宽10米,深4米,长20米的紧急泄洪槽,开挖完成;

500公斤炸药,武警官兵们肩扛背驮运进了大坝;

通向水库的水毁路段,在紧急抢修;

铺设炸药……

17:08,随着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泄水槽正式爆破,水流沿着泄洪道快速流出。

雨,还在下,响鼓墩水库保卫战,还在继续……

(记者 蔡志勇 沈红星)


     麻城市中馆驿镇响鼓墩水库爆破情况



爆破现场图片



安全大转移

“洪水来了,赶快转移。”7月1日上午,红安县华家河镇遭大暴雨袭击,滠水河水满成灾。群众安全重于山,镇委镇政府与时间赛跑,迅速组织群众安全转移,在近三个小时内,将245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。被转移的群众激动地说,“共产党好!共产党的干部好!”

这天上午8时许,大暴雨袭击华家河镇,滠水河洪流湍急,滠水河至中学的桥梁被洪水淹没,桥栏被冲断,华河 老街上已经有2米多深的水,所的商铺都被洪水淹没,沿岸280多户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,情况万分危急,该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、防汛指挥长石胜芳通过广播通知镇国土所、镇政府、卫生院、财政所4个指挥专班人员迅 速到岗到位,组织2450名群众安全转移。他们分别到包保对象家中做工作,要求迅速转移,部分群众认为洪水没 那么严重,拒绝转移,在党员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,沿岸的群众才愿意转移。9点20分所有沿河居民,老街居民全部撤至安置点。

10时左右,华家河老街张正营家的药店被淹没,店里20多万元的药品被洪水淹没,记者电话联系他时,他已被镇干部强行转移。10:30分左右,张寨村二组一名聋哑老人回家取东西被困,在专班人员邹德齐,祝朝阳,赵基宏,武卫东等人的全力抢救下,用水缸将老人安全转出,目前无人员伤亡。上午11点许,记者接到镇上居民黎贤平来电话求助,请求冲锋舟前去救援。原来,上午9点多的时候,镇干部到他家要求他们转移,他们不愿转移,被困在二搂,一楼全部被淹,接到救助电话后,镇干部马上到他家帮助转移 。经过县政协副主席陶鸿,镇委书记罗盘军,镇长石胜芳及全体共1000多名党员干部近三个小时的艰苦奋斗,该镇共组织 2450名群众安全转移,抢救群众财产达300多万元。

7月2日上午,在华家河镇政府灾民安置点内,老街居民张威说:“尽管洪水来得很快,由于镇里在这次洪灾出现之前进行过一次转移演练,大家面对洪水转移得很有秩序,没有一个人受伤。”石胜芳告诉记者,“针对近期的连续降雨,镇里6月26日开展了一次转移大演练,镇区3500多人参加演练。使得群众在面对灾情的时候心里没那么慌,撤离知道往哪里去。”

截至7月2上午8时,华家河镇通村公路30余公里被冲坏;倒塌房屋600余间,均无人员伤亡;100余处滑 坡、坝、塘埂被冲断;农作物水淹、埋1800余亩;冲坏桥梁3座,其中成危桥一座;鱼塘虾池被洪水冲断坝埂32 口;猪舍、牛栏倒塌100余间;塘堰被洪水冲断坝埂39口;全镇21座小一、二型水库都在溢洪,暂时无险情;全镇通讯信号基本恢复,还有少数村通讯信号被中断。目前,镇委镇政府正在组织群众全力救灾,重建家园。

(记者 袁桥 毛红平 朱矾)


7月1日,一场大暴雨,使红安县八里湾镇财政所严重积水,办公楼一楼进水达1米深。灾情发生后,腿脚负伤的所长钟仕宝拐着拐棍抢险救灾。记者 袁桥 摄



“一个也不能少”

——罗田县大崎镇泗泊河小学集中安置点见闻


 红烧鱼头、冬瓜排骨汤、土豆片、芹菜炒肉、包菜……7月2日中午,在罗田县大崎镇泗泊河小学集中安置点内,百余受灾群众每十人围坐一桌,吃着热腾腾的饭菜。接到儿子的电话,泗泊河村村民余悟元连忙报平安:“莫担心我,沾政府的光,在安置点吃和住都好得很。”


    6月30日晚上,大暴雨袭击罗田,大崎镇受灾严重,多处公路塌方、桥梁冲垮、房屋倒塌。


    “洪水猛如虎,人命大于天,确保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,一个也不能少!”7月1日一大早,镇委书记程金林对党员干部发出“军令状”。镇直机关党员干部、村干部200余人全体出动,进村、上堤坝,24小时值班,每小时巡查一次。


    1日下午4点半,巡防干部紧急报告:响水潭水库即将溢洪,下游的泗泊河片区面临威胁!刻不容缓,机关党员干部、村干部火速赶到泗泊河沿线,组织受灾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。二十分钟后,泗泊河片区受灾群众51户138人全部被转移到集中安置点泗泊河小学。其他60余位受灾群众分散安置在安全的农户家。至此,全镇需要转移的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及时安置。


    “水漫到了膝盖,泥巴到小腿这么深……”泗泊河村68岁的五保户蔡汉国心有余悸,独居的土坯房在这次暴雨中受灾,体弱多病躺在床上的他手足无措,幸亏村支书蔡建存带着村干部及时赶到,将他背到安置点。


    安置点内,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占了一大半。为保障老人和儿童安全,大崎镇卫生院组织医生、护士为受灾群众量血压、量体温,检查身体。罗田县卫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也及时赶到,为安置点消毒。镇干部守在现场,安抚大家的情绪,还请来厨师为村民们做饭,每天保证有荤菜。


    吃完丰盛的午餐,撤下餐具后,孩子们拿出暑假作业,一张张小脑袋趴在桌上认真地做作业。读初二的蔡焱俨然成了小老师,热情地指导这群弟弟妹妹做题。


    老人们在屋檐下聊天——“村里后生都出去打工了,多亏了这群党员干部。关键时候党员干部确实靠得住!”“住在这里有热菜热饭,住学生寝室床铺,安了心!”“这场大雨让我们遭受大灾,但也让干部和我们更亲近,邻里关系也更近了。”

(记者 何运林  瞿慧一)


图为大崎镇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为受灾群众检查身体。记者周伟 摄



罗田县罗九公路徐家畈抢险现场 记者周伟 摄


西隔堤上红旗飘


    7月1日,记者来到西隔堤连接线龙感湖青泥湖圩,只见圩堤上插满红旗,交通等部门党支部突击队队旗招展,200多干群在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指挥下紧张地抢险。堤上堤下,人流如潮,争分夺秒。一根根木桩如梭地打进,一袋袋砂石料雨点般投下,新的堤坝一层层地稳固地崛起。


    该圩超过保证水位,目前已经受住了前轮涨水考验。现场指挥的龙感湖管理区党委书记黄智敏说:“今天,我们防汛战线上的全体党员干部,用行动和担当向党的生日献礼!”


    正在抢险的青泥湖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于腾蛟,站在水中奋力地将一包包装着泥土的编织袋码好,黝黑的脸上汗珠直淌。自6月19日起,他就日夜值守在圩堤旁简陋的帐篷房里,因为要按时巡堤查险,反馈最新情况,几乎每天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。


    在抢险的人流中,有位瘦高、硬朗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,他竭力地喊着话指导大家抢险,他就是75岁的青泥湖办事处老党员周天赐。听说这里出现险情,他主动请缨上堤抢险。曾参与过1998年和1999年防洪的他有着丰富抢险经验,他说:“作为老党员,要带好头,发挥余热!”


    上阵父子兵。6月29日,青泥湖朱圩段出现险情,周天赐的大儿子、塞湖办事处果园党支部书记周志斌,迅速带领70多人的突击队驰援朱圩。他的二儿子、青泥湖水利技术员周志强和三儿子、朱圩党支部书记周志强始终坚守在一线抢险。


    黄梅县西隔堤防区第二防区,记者见到正在巡堤的孔垄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许俊军,他已在堤上待了整整27天,27天未回过家、未离过岗,他用行动践行当初的承诺:所有人员向我看齐,不降洪魔不下堤!这样的担当,让人肃然起敬。


    “我们组织所有驻守党员干部在大堤上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,以纪念七一建党节。”黄梅县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、西隔堤防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潘高峰认为,通过宣誓,让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和职责,特别是关键时刻,党员干部要能挺身而出,起到模范带头作用。


    小池镇张东湾村党支部书记洪杰说,当在防洪现场举起右手宣誓时,既感到光荣又有责任感。6月12日至13日暴雨,因闸口杂草丛生影响行洪,暴涨的湖水严重危及八一大堤进而危及西隔堤。接到命令后,他冒雨连夜赶赴一线,不顾个人安危,跳进闸口清除杂草,及时畅通了行洪通道。


    记者看到,党旗、红旗、突击队队旗飘扬在四十多公里西隔堤防线上。堤上防汛的每名党员干部犹如一面面旗帜,飘扬在西隔堤上,引领我们夺取抗洪抢险最后胜利。

(记者 商中胜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